有关建筑认识与实习报告模板集合8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认识与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认识与实习报告 篇1实习目的:
实习对于我们将要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实习是我们了解社会的第一站。本次实习是一次建筑学专业认识实习,目的就是让大家开阔眼界,了解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构造以及不同建筑物的功能分区,让大家对建筑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本次实习也会帮助我们对建筑学专业开设的诸多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给予我们更多的创作灵感,有助于我们以后设计出更出色的作品!
实习准备:
1、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铜陵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建筑和建筑群体,确定实习地点;
2、通过查阅路线、咨询确定行程路线;
3、确定实习过程中的行程安排;
4、实习前一天班级统一进行实习过程中安全知识讲座;
5、包车,跟一些特殊建筑的管理处提前协商!
实习目录:
20xx年xx月14日 安全知识讲座
20xx年xx月15日 大通大士阁
20xx年xx月16日 市政府大楼广场
20xx年xx月17日 逸顿大酒店
20xx年xx月18日 火车站 某工地
20xx年xx月21日 芜湖市徽商博物馆
20xx年xx月22日 商业步行街 中江塔 会展中心
20xx年xx月23日 芜湖市奥林匹克公园
实习内容:
针对本次实习的内容下面依次做汇报:
今天是星期二,也是我们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按约定8点半大家在学校南门口集合,等待着专车接待!很准时,将近八点半一辆相当霸气的大巴向我们驶来!出发,向我们的第一站—大士阁出发!!!
在车厢里我们已经压抑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大家聊的都是开心的事,脸上无不露出喜悦的笑容。不只是路程短还是大家专心投入内心喜悦的缘故,很快我们就到了大士阁。
我们今天的主要计划是参观具有特色的建筑以及建筑群,参观之前赵老师向我们讲解具体的实习方式: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4、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5、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6、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7、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8、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9、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进入大士阁不需门票,供大家免费参观!我们去的时候凑巧大士阁部分建筑正在翻修,大士阁内香火不断,有众神镇宅!
大士阁内部的建筑大都是红瓦和土黄色的墙,屋顶用飞檐装饰,流露出传统的色彩!
大士阁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参观完大士阁的建筑我们来到了大士阁前辈们的墓碑处,这里是大士阁的灵魂!!!
告别了大士阁,我们即将前往下一站——大通古镇。真是令人激动啊,早就听说大通古镇给无数建筑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自己要亲临其境去认真感受一番!大通古镇位于铜陵的一个小岛上,进入古镇首先要度过眼前气势磅礴的江水!
小岛上只有寥寥无几几处人家,大都是年迈的老人。刚到岛上镇上的古建筑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小路中央铺有青石板,小路的两旁都是古镇遗留下来的具有古镇传统特色的古民居!尽管好多墙体已经开裂,尽管部分房屋的横梁已经倒塌,尽管屋顶的瓦片已凌乱不堪,但这都丝毫不会影响它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大通古镇的古代民居房屋构造,这里的民居都是坡屋顶,这也许跟南方湿润、多雨的天气有关吧。屋顶是由青色的弧形曲面的瓦片铺成,瓦片排列紧凑、有序。民居大都是两层,但每层的高度并不高,二楼前面屋檐往前突出。进入内部后观察到室内每个房间的面积较小且开的窗户也比较小且很少!屋顶的两侧墙体高出屋顶,顶部铺有瓦片,是江南建筑的一个典型风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古镇的民居相对比较集中,路两边的民居是门对着门而不是统一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
古镇给了我们质朴、传统的印象,与其相比市政府大楼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庄严!对!这就是我们的下一站——市政府大楼!
虽然最终没能进入市政府大楼内部去具体参观一下,但有我们的老师向我们具体讲解。市政府大楼是典型的双子楼,两边的主要楼体在中上部被连通,再加上顶层的巨大矩形屋顶,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没能进入市政府大楼内部真是一个遗憾,但我们能有幸进入铜陵的五星级酒店,这可以说是给了我们一个莫大的安慰!
我们的下一站——逸顿大酒店!进入酒店之前让我们先一览雾中逸吨的风采!
早晨我们全班到逸吨集合,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十人,每组由酒店的一个代表带领我们进入参观。由于是酒店正常营业期间,为了不打扰到酒店贵宾,我们由员工通道进入各楼层进行参观。
进入酒店内部立即给人一种高贵、奢华的感受,柔软的地毯、精美的壁画、惊艳的室内装饰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酒店导游带领我们从底层到顶层依次参观了不同档次的餐厅、大小会议室、董事会议事、康健中心、普通包间、商务包间以及顶层咖啡厅!每个小组都认真观察酒店内部的构造,思考酒店的功能分区,询问内部各种设施的功能,尽可能的对酒店进行更深层的了解!这不仅使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认识与实习报告 篇2实习时间:
XX年9月21日至XX年9月15日
实习地点:
乌市南梁坡武警医院办公楼
实习内容:
在王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工程程序;
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
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参观校内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 ……此处隐藏15866个字……的基础上如何能够融入地方特色是建筑师们要思考的问题。
定位在一个朝代的建筑风格上,若按照一个朝代的风格进行统筹也不太容易。西安城应该用传统的风格来统一建筑风貌,不主张复古、仿古,但传统的符号、文脉和地域特点应体现于当今的建筑风格里。
在西安的日子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在西安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仿唐式的建筑,如大雁塔广场两侧的建筑风格是完全的唐式风格,还有钟鼓楼广场周围,也有不少的仿唐式建筑,唐式建筑已经完全充斥于西安的大街小巷,但是在西安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不仅在西安,在国内也是普遍的现状,就是外貌类似古代风格的建筑太多,其结构完全都是钢筋水泥,仅为形似古建的虚壳罢了。在我国专门从事研究古典建筑的人员少之又少,能把古建筑用在现代社会的例子就没有几个了,象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竟然没有象日本那样的专业,完全用古典传统做法研究古建,不得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去过西安的人也都知道,钟鼓楼广场,西门内建筑,风格类似徽派,甚至还有山墙,我对古建民建所知甚少,但是至少应该不是唐代建筑元素吧。还有西安的大街上也出现了西方建筑,西方的设计文化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和现代文明的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特征是空间的几何化,用机械论的观点来解释自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在这样一个风格不统一的城市里没有真正的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屋顶斗拱满大街摆只能归结为中国城市发展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单调与重复性,城市定位的过度绝对化.过度强调单一价值单一形式,只能让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谈,只留下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
做西安的建筑,张锦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不但黄帝陵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肯定能够留传后世的,新建的大唐芙蓉园更是让人感觉仙境一般,张锦秋就是擅长从唐代的风格中提取设计元素,真正地从地域特色出发,不只是简单地追求形似,而是做到了真正的神似。 我们需承认张锦秋对古典建筑造型法则的把握能力如何能够继承我们自己的古典,我们需要作的事情很多.如何能让这桩数千年的古树抽新枝,发新芽,是我们每个后来人的责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
从西安的建筑风格上我对建筑的地域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各个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由于许多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品均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异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可识别性是非常明确的。 因此真正的地域主义形式应该是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气候、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所构成的,讲地域主义如果忽视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是不可能的。真正好的地域主义一定是切合当地发展的,是更多地挖掘文化、地域内涵的东西。
可以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色,一个地区也会有一个地区的特色。世界有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格与文化。大到国外,如地中海地区的通身白色外壳,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小到中国各地的民居,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客家的土楼,皖南的粉墙黛瓦,还有陕西的窑洞,傣族的竹楼,不同的地方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文化。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镜堂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建筑的地域性,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我想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当然,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写照,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现代建筑创作很自然地就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归根到底,是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当然,强调创新和时代精神,并非排斥传统和地区特色,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关键要处理好时代精神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弘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也必须原有的文化根基上发展。继承传统并非在新建筑上贴标签、贴传统符号,或者部分构件的复制;而是吸收整体的文化的内涵,这既有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的精华。
作为学生我们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并融会到新的建筑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现代建筑。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真有特色的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我相信只是我们能以认真学习的态度去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文化,努力学习西方适合我们吸收的建筑思想,我国的建筑业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会在我们的大地上出现更多更好的建筑,去实现我们真正的地域文化。